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
发布时间:2021-07-01
发布时间:2021-07-01
孩子渐渐长大了,该如何让他学会、熟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呢?
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以及家长应该注意的重要观念~
生活自理能力三大项
「生活自理能力」是指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照顾自己的能力。孩子从零岁开始慢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,而生活自理能力可视作所有能力成功整合的结果。生活自理能力可简单分成以下三大类:
1. 进食
一岁多开始可以让孩子练习自己用汤匙、叉子吃饭,但要注意食材大小以及软硬度。
四岁左右练习使用筷子才会较为顺畅。
一般来说,一岁半的孩子就能用双手拿杯子喝水,两岁的孩子可以用单手拿杯子喝水。
可借助学习杯或吸管让宝宝练习喝水,但用杯子喝水与使用学习杯或吸管所练习到的能力是不同的。
2. 穿衣、清洁
两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练习穿脱鞋子、袜子、脱裤子,但穿上裤子还需要家长帮忙。
三岁左右慢慢学习站着穿裤子,且能流畅的穿脱T-shirt。
照顾者应协助孩子刷牙到小学,而两岁开始可以训练孩子把漱口的水吐出来。
3. 如厕
建议两、三岁可以开始戒尿布,或者也可以观察孩子的尿布是否能维持一段时间不湿,再开始进行戒尿布。
照顾者切记为了让孩子喜欢戒尿布,应避免指责他尿湿裤子。
三岁后可以开始尝试练习自己擦拭屁股,不过爸妈还是要检查有没有干净,约要到五岁半才能独立完成这项任务。
通常四岁就可以戒掉半夜包尿布,且尿床的现象会大幅减少。
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四大观念
在孩子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,家长若能适时给予帮助,将更有助于孩子练习。以下是照顾者应该具备的几个观念:
1. 肯定孩子想要尝试的动机
孩子正处于发展「自主」的心理阶段,凡事都会想要试着自己去尝试、体验。照顾者应该肯定孩子在生活上主动练习、努力表现的举止。
2. 协助孩子独立自主
照顾者应根据孩子的能力适时给予协助,让他最终可以完成该做的事,而不会因为独自做不好而感到挫折、排斥练习。
3. 孩子「做不好」是正常的
孩子的肢体动作发展和日常生活技巧远不如成人纯熟,家长必须理解他们还在学习阶段,能力亦非朝夕可成,难免会有做不好的时候,大人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时间,陪伴他慢慢练习、成长。
4. 惩罚无法让孩子学会下次该怎么做
打骂或罚站只是让孩子知道照顾者「不喜欢他这样做」,而非让他明白「应该怎么做才对」,对于自主能力的学习并无助益。
爸爸、妈妈们在协助孩子练习生活自理能力时,务必多多给予一点时间和耐心,并且打从心底肯定孩子的努力~
相信孩子一定会愈做愈好的!
上一篇:怎么培养幼儿阅读好习惯
下一篇:家有双胞胎,分班好?还是同班好?